sunbet-申博sunbet-官网首页

您的位置:綠色經濟協會 > 發改委 > 正文內容
全文來了!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委
IGEA
2021-07-07
40345 浏览


《通知》提出,在新階段要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著力建設資源循環型産業體系,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資源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通知》提出到2025年, 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 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 3.2 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2000 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 400万吨、1150 万吨、290 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 5 万亿元。

《通知》強調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完善政策機制和標准規範,推動協同處置設施參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管理,保障設施持續穩定運行。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定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付費標准,有序推進水泥窯、冶煉窯爐協同處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統籌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爐協同應急處置醫療廢物。推進廚余垃圾、園林廢棄物、汙水廠汙泥等低值有機廢物的統籌協同處置。


建设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推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实施具有示范作用的重點項目,大力推广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建设 50 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建設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建设 50 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推行建築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建築垃圾分類管理制度,規範建築垃圾堆放、中轉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建築垃圾回收利用政策和再生産品認證標准體系,推進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裝修垃圾等資源化利用,提升再生産品的市場使用規模。培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骨幹企業,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應用與集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抓好重點任務落實,並加強與節能、節水、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等相關工作的銜接。各地要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發展,精心組織安排,明確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結合實際抓好規劃貫徹落實。



發改委有关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2021年7月1日,经國務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发改环资﹝2021﹞969号,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就《規劃》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規劃》出台的背景是什麽?


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党中央、國務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文件,指导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循环经济政策制度更加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重点领域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當前,從國際上看,一方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爲全球共識,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爲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基本路徑,加速循環經濟發展布局。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疊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受到非經濟因素嚴重沖擊,國際資源供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對我國資源安全帶來重大挑戰。從國內看,我國正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十四五”時期我國資源能源需求仍將剛性增長。同時我國一些主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上仍然不高,資源安全面臨較大壓力。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間巨大。


無論從全球綠色發展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要求看,還是從國內資源需求和利用水平看,我國都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指导推动“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规划》,并报國務院同意后印发实施。


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如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循環經濟對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已成爲全球廣泛共識,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徑之一。


循環經濟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爲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爲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爲基本特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有效減少産品的加工和制造步驟,延長材料和産品生命周期,提升産品的碳封存能力,減少由于開采原材料、原材料初加工、産品廢棄處理和重新生産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例如:以廢鋼爲原料相比以鐵礦石爲原料煉鋼,生産1噸鋼可以減少約1.6噸二氧化碳排放,我國2020年廢鋼利用量約2.6億噸,僅此一項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16億噸。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綜合貢獻率超過25%。


問:“十三五”時期,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三五”時期,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成效顯著。2020年與2015年相比,我國主要資源産出率提高了約26%,單位GDP能源消耗繼續大幅下降,單位GDP用水量降低28%。2020年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率達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6%。再生資源利用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50%;廢紙利用量約5490萬噸;廢鋼利用量約2.6億噸,替代62%品位鐵精礦約4.1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産量1450萬噸,占國內十種有色金屬總産量的23.5%,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産量分別爲325萬噸、740萬噸、240萬噸。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目標?


答:《規劃》充分考慮了主要資源消耗量、廢棄量、回收利用水平、各項工作基礎等情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其他專項規劃有關目標銜接,在深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目標。


在定性目標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資源循環型産業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在定量目標方面,《規劃》對資源利用水平和再生資源利用情況提出了具體目標,如單位GDP能源消耗、單位GDP用水量、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率、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主要資源産出率,以及廢紙、廢鋼、廢有色金屬利用量等。


問:《規劃》部署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規劃》以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爲主線,圍繞工業、社會生活、農業三大領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一是通過推行重點産品綠色設計、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産、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構建資源循環型産業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是通過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規範發展二手商品市場、促進再制造産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三是通過加強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利用、推行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型農業生産方式。


問:《規劃》部署了哪些重點工程和行動?


答:《規劃》聚焦循環經濟領域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舉措,部署了五大重點工程和六大重點行動,包括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園區循環化發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示範、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等五大重點工程,以及再制造産業高質量發展、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利用、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汙染全鏈條治理、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等六大重點行動。


問:對于推動《規劃》實施,下一步有何考慮?


答: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系統工程。爲推動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規劃》明確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保障政策,提出健全循環經濟法律法規標准、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強化行業監管;並要求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各地區要精心組織安排,明確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結合實際抓好規劃貫徹落實。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協調指導,壓緊壓實部門和地方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以下爲全文: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發改環資〔2021〕969號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 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1比 2015年提高了约 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 56%。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 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 62%品位铁精矿约 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 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万吨、240 万吨。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備注:主要資源産出率(元/噸)=國內生産總值(億元,不變價)÷主要資源實物消費量(億噸)。主要資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鋼鐵資源、有色金屬資源(銅、鋁、鉛、鋅、鎳)、非金屬資源(石灰石、磷、硫)、生物質資源(木材、谷物)。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形勢。從國際看,一方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爲全球共識,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爲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基本路徑。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系統部署新一輪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加速循環經濟發展布局,應對全球資源環境新挑戰。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深刻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疊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受到非經濟因素嚴重沖擊,國際資源供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對我國資源安全造成重大挑戰。


從國內看,“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釋放內需潛力,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資源能源需求仍將剛性增長,同時我國一些主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上仍然不高,大量生産、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産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轉,資源安全面臨較大壓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間巨大。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我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用水量仍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铜、铝、铅等大宗金属再生利用仍以中低端资源化为主。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型废旧产品产生量大幅增长,回收拆解处理难度较大。稀有金属分选的精度和深度不足,循环再利用品质与成本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材料要求,亟需提升高质量循环利用能力。


無論從全球綠色發展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要求看,還是從國內資源需求和利用水平看,我國都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國務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着力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工作原則。


——堅持突出重點。以再利用、資源化爲重點,提升重點區域、重點品種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大力提高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健全法律法規政策標准體系,強化科技支撐能力,補齊資源回收利用設施等方面的短板,切實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堅持市場主導。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增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創新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大創新投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體系,強化創新對循環經濟的引領作用。


(三)主要目標。到2025 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更加完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到2025年, 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 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 3.2 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2000 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 400万吨、1150 万吨、290 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 5 万亿元。


三、重點任務


(一)構建資源循環型産業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1.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健全产品绿色设计政策机制,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环境友好型原料。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推动包装和包装印刷减量化。加快完善重点产品绿色设计评价技术规范, 鼓励行业协会发布产品绿色设计指南,推广绿色设计案例。


2.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産。依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引導其他行業自覺自願開展審核。進一步規範清潔生産審核行爲,提高清潔生産審核質量。推動石化、化工、焦化、水泥、有色、電鍍、印染、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制定清潔生産改造提升計劃。加快清潔生産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標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差異化獎懲機制,探索開展區域、工業園區和行業清潔生産整體審核試點示範工作。


3.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産、産業循環式組合,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使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的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鼓勵園區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産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綠色化。制定園區循環化發展指南,推廣鋼鐵、有色、冶金、石化、裝備制造、輕工業等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鼓勵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4.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對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等的綜合利用,推進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利用。進一步拓寬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業副産石膏、建築垃圾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擴大在生態修複、綠色開采、綠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領域的利用規模。加強赤泥、磷石膏、電解錳渣、鋼渣等複雜難用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技術研發。推動礦井水用于礦區補充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産、生態用水。加強航道疏浚土、疏浚砂綜合利用。


5.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完善政策機制和標准規範,推動協同處置設施參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管理,保障設施持續穩定運行。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定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付費標准,有序推進水泥窯、冶煉窯爐協同處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統籌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爐協同應急處置醫療廢物。推進廚余垃圾、園林廢棄物、汙水廠汙泥等低值有機廢物的統籌協同處置。


(二)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


1.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將廢舊物資回收相關設施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障用地需求,合理布局、規範建設回收網絡體系,統籌推進廢舊物資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兩網融合”。放寬廢舊物資回收車輛進城、進小區限制並規範管理,保障合理路權。積極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提高規範化回收企業對個體經營者的整合能力,進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廢舊物資便利化水平。規範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經營秩序,提升行業整體形象與經營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回收網絡,推動城鄉廢舊物資回收處理體系一體化發展。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依托銷售服務網絡,開展廢舊物資回收。


2.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動再生資源規模化、規範化、清潔化利用,促進再生資源産業集聚發展,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城市礦産”基地。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範管理,提升行業規範化水平,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報廢機動車、報廢船舶、廢鉛蓄電池等拆解利用企業規範管理和環境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整治力度,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快建立再生原材料推廣使用制度,拓展再生原材料市場應用渠道,強化再生資源對戰略性礦産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3.規範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准,規範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爲。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台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爲監管,爲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准化、規範化服務,鼓勵平台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範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範的“跳蚤市場”。鼓勵在各級學校設置舊書分享角、分享日,促進廣大師生舊書交換使用。鼓勵社區定期組織二手商品交易活動,促進轄區內居民家庭閑置物品交易和流通。


4.促進再制造産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盾構機、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産業發展,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培育專業化再制造舊件回收企業。支持建設再制造産品交易平台。鼓勵企業在售後服務體系中應用再制造産品並履行告知義務。推動再制造技術與裝備數字化轉型結合,爲大型機電裝備提供定制化再制造服務。在監管部門信息共享、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自貿試驗區支持探索開展航空、數控機床、通信設備等保稅維修和再制造複出口業務。加強再制造産品評定和推廣。


(三)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型農業生産方式。


1.加強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農作物稭稈、畜禽糞汙、林業廢棄物、農産品加工副産物等農林廢棄物高效利用。加強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堅持農用優先,加大稭稈還田力度,發揮耕地保育功能,鼓勵稭稈離田産業化利用,開發新材料新産品,提高稭稈飼料、燃料、原料等附加值。加強畜禽糞汙處理設施建設,鼓勵種養結合,促進農用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因地制宜鼓勵利用次小薪材、林業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進行複合板材生産、食用菌栽培和能源化利用,推進農産品加工副産物的資源化利用。


2.加強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利用。引導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用物資企業、廢舊物資回收企業等相關責任主體主動參與回收。支持鄉鎮集中開展回收設施建設,健全農膜、化肥與農藥包裝、灌溉器材、農機具、漁網等廢舊農用物資回收體系。建設區域性廢舊農用物資集中處置利用設施,提高規模化、資源化利用水平。


3.推行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推行種養結合、農牧結合、養殖場建設與農田建設有機結合,推廣畜禽、魚、糧、菜、果、茶協同發展模式。打造一批生態農場和生態循環農業産業聯合體,探索可持續運行機制。推進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發揮清潔能源供應和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綜合效益。構建林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推廣林上、林間、林下立體開發産業模式。推進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生物質能、旅遊康養等循環鏈接,鼓勵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四、重點工程與行動


(一)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程。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人口较多的城市为重点,选择约60 个城市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统筹布局城市废旧物资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在社区、商超、学校、办公场所等设置回收交投点,推广智能回收终端。合理布局中转站,建设功能健全、设施完备、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综合型和专业型分拣中心。统筹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机动车、退役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木制品、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厨余垃圾等城市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集聚发展。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


(二)園區循環化發展工程。制定各地区循环化发展园区清单,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组织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建设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及回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加强园区产业循环链接,促进企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 2025 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工程。聚焦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共伴生矿、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等重点品种,推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实施具有示范作用的重點項目,大力推广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建设 50 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 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四)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建设 50 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推行建築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建築垃圾分類管理制度,規範建築垃圾堆放、中轉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建築垃圾回收利用政策和再生産品認證標准體系,推進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裝修垃圾等資源化利用,提升再生産品的市場使用規模。培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骨幹企業,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應用與集成。


(五)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深入實施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圍繞典型産品生態設計、重點行業清潔生産、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高質循環、高端裝備再制造等領域,突破一批綠色循環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開展循環經濟綠色技術體系集成示範,推動形成政産學研用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六)再制造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结合工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工业装备再制造,扩大机床、工业电机、工业机器人再制造应用范围。支持隧道掘进、煤炭采掘、石油开采等领域企业广泛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服务。在售后维修、保险、商贸、物流、租赁等领域推广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文办设备,再制造产品在售后市场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引导形成 10 个左右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 亿元。


(七)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鼓勵多元參與,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網絡,繼續開展電器電子産品生産者責任延伸試點。支持電器電子産品生産企業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方式建立回收體系,引導並規範生産企業與回收企業、電商平台共享信息。引導廢棄電器電子産品流入規範化拆解企業。保障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回收利用全過程的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強化科技創新,鼓勵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支持規範拆解企業工藝設備提質改造,推進智能化與精細化拆解,促進高值化利用。


(八)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研究制定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構建涵蓋汽車生産企業、經銷商、維修企業、回收拆解企業等的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統,加強汽車生産、進口、銷售、登記、維修、二手車交易、報廢、關鍵零部件流向等信息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建立認證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觀件的標識制度和信息查詢體系。開展汽車産品生産者責任延伸試點。選擇部分地區率先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試點,條件成熟後向全國推廣。


(九)塑料汙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科学合理推进塑料源头减量,严格禁止生产超薄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肪澈腿颂褰】档牟罚睦诩跎偈褂靡淮涡运芰现破。深入评估各类塑料替代品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广可降解塑料,健全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规范应用和处置。推进标准地膜应用,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水平。加强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塑料垃圾填埋量。开展江河、湖泊、海岸线塑料垃圾清理,实施海洋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十)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推進行動。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动电商与生产商合作,实现重点品类的快件原装直发。鼓励包装生产、电商、快递等上下游企业建立産業聯盟,支持建立快递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推动生产企业自觉开展包装减量化。实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大幅提升循环中转袋(箱)应用比例。加大绿色循环共用标准化周转箱推广应用力度。鼓励电商、快递企业与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等合作设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协议回收点,投放可循环快递包装的专业化回收设施。到2025 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 1000 万个。


(十一)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和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通過自建、共建、授權等方式,建設規範化回收服務網點。推進動力電池規範化梯次利用,提高余能檢測、殘值評估、重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術水平。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與梯次利用成套化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准體系。培育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幹企業,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産業發展。


五、政策保障


(一)健全循環經濟法律法規標准。推動修訂循環經濟促進法,進一步明確相關主體權利義務。研究修訂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健全配套政策,更好發揮市場作用。鼓勵各地方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完善循環經濟標准體系,健全綠色設計、清潔生産、再制造、再生原料、綠色包裝、利廢建材等標准規範,深化國家循環經濟標准化試點工作。


(二)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研究完善循環經濟統計體系,逐步建立包括重要資源消耗量、回收利用量等在內的統計制度,優化統計核算方法,提升統計數據對循環經濟工作的支撐能力。完善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健全循環經濟評價制度,鼓勵開展第三方評價。


(三)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采购再生资源产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重大工程的投融资力度。加强綠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对循环经济有关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強化行業監管。加強對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廢舊電池回收利用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改裝拼裝、拆解處理等行爲,加大查處和懲罰力度。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違規生産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嚴格查處可降解塑料虛標、僞標等行爲。加強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


六、組織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充分發揮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及時總結分析工作進展,切實推進本規劃實施。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抓好重點任務落實,並加強與節能、節水、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等相關工作的銜接。各地要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發展,精心組織安排,明確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結合實際抓好規劃貫徹落實。


其中,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務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实施。園區循環化發展工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組織實施。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生態環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组织实施。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組織實施。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由科技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再制造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務部、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织实施。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務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组织实施。塑料汙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務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织实施。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推進行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務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组织实施。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部门组织实施。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統計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门组织实施。


22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河南街1102號國粹苑C座F4層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zcmy.net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綠色經濟協會
  • 京ICP備16051411號
扫描二維碼